综合事务

202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2026年招生专业-金融硕士(MF

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上海商学院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于我校商务经济学院。学院拥有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建有财务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基地,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项目通过第一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评定。

MF师资队伍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近年来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人,现拥有校内外导师超过60,其中90%的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及自然基金项目、金融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实践、咨询及项目研究100%专任骨干教师参加CFAFRMACAMS等执业证书培训及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培训,拥有6位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90%以上骨干教师参与国内外访学、产学研实践;部分骨干教师获市级教学名师、上海领军人才(海外)、上海A类人才、浦江学者称号。专任教师近三年在应用经济学科领域的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超百篇;公开出版10余部学术专著;近40项决策咨询专报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或采纳;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奖等多个省部级奖项;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副高组)一等奖、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二、培养目标

本硕士专业学位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系统化和前沿金融知识、拥有强大实践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与实干型高级金融人才。

毕业生职业定位包括证券、信托、商业银行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大中型企业从事投融资管理与运作、金融与财务咨询等工作,并兼具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和风险防控的技能与职业意识。

三、办学特色

突出行业性。本学位点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紧紧围绕金融领域重点及热点问题,培养全过程由行业导师全程深度参与。MF导师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历和经验,获批多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参与市级金融领域规划与文件及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多项专报获得国内外政要批示、参与制订《企业ESG评价体系》团体标准、参与十六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全球企业估值评分系统的验证等。

突出双证融通。本学位点把国际通用金融证书(包括CFAFRMCAIA等)知识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本科、硕士与职场前三级标准化课程体系,并基于Co-op理念打造产教融合、学赛一体、研创融教协同育人模式,面向长三角金融行业,培养德才兼备、双证融通专业人才。

突出科研学术。本学位点面向学生提供教师助研岗位,以筛选并支持优秀学生申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项目。本学位点100%的骨干教师拥有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的经验,其中还有5名专任教师担任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可持续金融领域等专业方向的主编与副主编,以及每双周举办的学术论坛等活动,为有科研兴趣的优秀学生提供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持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突出国际化。骨干教师中2/3获境外学位;与美国、荷兰、匈牙利等多所欧美知名高校展开校际合作,支持优秀学生进行海外交流;定期邀请海外合作院校的教授及博士生来校访问,探讨学术研究并分享海外高校申请经验,帮助有意愿的学生在毕业后赴海外进一步深造。

四、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在应用经济学学科领域的积累和对金融新发展模式的探索,目前形成了财富管理、可持续金融、合规与金融监管等三大研究方向。

1.财富管理:新形态财富的配置与投资管理,包括财富规划、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

2.可持续金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金融支持,包括绿色金融、责任投资、ESG投资等。

3.合规与金融监管: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下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包括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反洗钱与经典案例等


2026年招生专业-国际商务硕士(MIB

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上海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国家贸促会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务经济委员会会长单位,与阿里巴巴、百联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与拼多多、携程、盒马等电商平台头部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学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和学科资源,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现有校内专任教师65人,企业导师3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5%,博士学位教师占82%,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约40%。学科团队成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项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政要批示。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和国际经贸法律,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各类国际商务企事业单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或政府部门中从事国际商务实务与管理工作的商界精英,全力打造MIB教育高端品牌。

三、办学特色

强大合理的师资团队、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效果显著的双导师制、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引人瞩目的就业前景形成了我校MIB的特色。

商科品牌——坚持商科特色的办学理念,秉承德才兼备的育人传统;

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商务发展趋势,掌握国际商务运营实务;

上海特色——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深耕一带一路商科教育协同创新;  

应用为本——面向新经济、新业态,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培养商科应用型高级人才。

四、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在应用经济学学科领域的积累和对国际商务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形成了国际商务环境、商业模式和数字商务三大研究方向。

1.国际商务环境

本方向主要研究日益复杂的商务环境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包括国际商务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税收、环境贸易壁垒、经济全球化等。

2.商业模式

本方向主要以新的商业时代为背景,结合新场景、新服务到新的商业逻辑、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思维方法、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流程等工具的应用和全面剖析,培养学生掌握商业经营中最关键的核心智慧和理念。

3.数字商务

本方向主要研究数字技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包括数字经济理论、数字商务运作与管理、数字金融、数字营销、大数据统计分析、数字商务信息系统、数字商务税收政策等。聚焦商务特色,积极探索商务发展新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环境下高效开展国际数字商务活动的相关技能。


2026年招生专业-旅游管理硕士(MTA

专业学位介绍

 

一、学科简介

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立足学校深厚商科基因与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充分认识文化旅游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最新定位和国家战略,紧扣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四大品牌需求,持续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等市级重大战略,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和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项目聚焦国际品牌酒店管理、海派文化基因解码、文创设计智能转化三大核心领域,构建文化服务标准传播四维驱动的国际化文旅人才培育体系,培养现代服务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学院拥有上海市高原学科(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方向)建设点,以及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等高端科研平台,学科建设深度对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旅服务能级与文化软实力提升;拥有酒店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牵头集训基地(酒店接待项目)等优质教学平台,建有18个校内实验室、4个企业联合实践教学中心,与万豪、雅高、洲际、东湖、金茂等酒店集团以及中青旅、携程、驴妈妈、迪士尼、国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近百家企业共建产教研基地,深化人才联合培养。

MTA师资队伍由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具有潜力的高素质、年轻化师资队伍。现有校内导师46名,高级职称占比67%,博士学位占比91%。团队深耕数智文旅规划、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直接参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咨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文化与旅游部科研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主持编制多项酒店、旅游业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多项决策咨询成果得到国内外政要批示,在文化资源数字化、文旅服务标准化及智能传播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学院与SEG瑞士教育集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捷克布拉克商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师生互访、学术交流、讲学、合作建设课程、联合培养本科生等深度合作,在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产教融合型酒店管理学院进程中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与突破,合作成果显著赋能上海全球著名旅游城市、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与文化传播。

二、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具备扎实理论素养和应用实践能力,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专注于旅游酒店业、旅游目的地与会展业等行业,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康养等新兴旅游行业和部门,从事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投资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工作的高质量应用型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

三、办学特色

致力于形成国际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具体包括:

1.特色研究方向。专门设置泛酒店经营与管理研究方向,依托领先的实践教学条件、师资与平台优势,由权威的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高管引领的一支国际化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研究内容涵盖酒店数字化营销、文旅大数据分析、智慧旅游系统开发等,强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学科交叉优势,在国内酒店管理、旅游地产与投资等科研与实践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2.深度产教融合。联合旅游业和泛酒店业知名企业力量,对标上海建设全国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目标,与东湖集团、锦江集团和携程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聚焦数字文旅平台构建、智能酒店系统研发、文旅消费大数据应用等方向,直接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常态化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实验教学与调研,并进行现场研学线路的设计,增强MTA学习的沉浸感、现场感和获得感。

3.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在酒店经营与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已与欧美著名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机制,共建国际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体,培养全球文旅资源整合、跨国商业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四、研究方向

学位点目前设置泛酒店经营与管理和区域泛旅游开发与管理两个研究方向。

1.泛酒店经营与管理

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为理论基础,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聚焦上海服务品牌战略,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酒店资产投资与全价值链管理、酒店数字化营销、酒店收益管理与服务设计、酒店人力资源与集团化管理、酒店空间布局与环境管理、文旅融合泛酒店业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深度融合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智慧商业需求。重点聚焦数字文旅消费场景设计、酒店资产智慧化管理、文旅融合IP开发、元宇宙文旅体验等领域,开展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

2.区域泛旅游开发与管理

基于旅游规划学、房地产投资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依托旅游与商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和旅游商业地产、旅游金融等数据库,围绕旅游目的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地产与投资、旅游金融和区域旅游教育等领域(方向),结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与消费中心双目标,强化智慧旅游目的地系统构建、文旅金融科技应用、康养旅游产业融合等前沿领域研究,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2026年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硕士(MBA

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于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软科A+专业。作为零售业管理本科专业的首创者,建有全国高校最先进的智慧零售实验室,已培养商业流通领域本科人才20年。建设了20多门市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一流课程等,翻译出版国内首套零售管理前沿教材和专著,通过美国ACBSP国际认证。拥有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上海时尚消费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培育)等,与沃尔玛、京东、顺丰、阿里、拼多多、得物等商业零售头部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深度进行产教融合。

工商管理学科是上海高校一流培育学科(B类)、上海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央财政专项省级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拥有由上海市第一届市级教学团队、全国知名商业领域研究专家、宝钢优秀教师、上海领军人才、海外青年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来自牛津大学等的海外名师和全球500强企业的行业高管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1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90%。海外经历教师占85%90%以上教师有企业产学研实践经历。制定30余项流通领域国家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开发英国CITY&GUILDS的中国标准—Advanced Retail Management,获得正式授权,受行业广泛认可。连续多年出版并发布《上海商业发展报告》《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等,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建议百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数智零售管理和流通渠道创新领域的前沿理论、方法和技术,有较强的商业零售数字化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事中高层企业管理工作的商业精英。

三、办学特色

本学位点融合五大办学特色,具体包括:

学科融合:新商科+数智化+商业流通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

校企联动:全球百强商业零售企业+“数智商业管理人才培养;

师资结构: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国内外500强企业高管+国内外知名院校师资组合团队;

多彩平台:MBA名家大讲堂、MBA案例日活动、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参访等;

精准指导:给予学员清晰的职业发展支持与规划。

四、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数智零售管理和流通渠道创新两个研究方向。

1.数智零售管理

本方向主要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基于深度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数智零售战略与绿色消费、数智零售运营与商业模式、数智零售营销与消费行为、人工智能与零售赋能等。核心课程包括营销管理与数字营销、大数据赋能与商业模式创新、数智零售经营决策模拟、数智零售管理前沿等。

2.流通渠道创新

本方向聚焦于数字经济时代,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与市场趋势的深度融合,提升流通供应链的效率与效益,探索流通供应链创新、逆向物流、流通渠道组织与结构创新、流通渠道竞争等。核心课程包括数字供应链创新管理、流通组织与渠道管理、流通创新管理前沿、数据、模型与决策等。


2026年招生专业-工程管理硕士(MEM

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本校商务信息学院、商务经济学院、智能商业与金融科技研究院的特色学科,实现工程、管理与商业的深度交叉融合。学位点拥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两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数智商业与数字商务),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两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国家基地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培训基地。

学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和学科资源,构建了强大的师资团队。由本学科点专任教师和行业教师联合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同开发和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学术精湛、教学和行业实践经验丰富。师资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干:专任教师70人,其中42人(占比60%)拥有实践经验;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任教师4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5人(占比78.5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达70%;团队教师曾获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共计4人次。来自校外的企业及行业教师共计33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9.7%

学科团队成员科研成果丰硕,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管理科学学报》等UTD24FT50及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

学位点依托两个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商务信息产业学院和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协作企业联合构建了以产学研为抓手的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群及智慧物流实验中心。其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产学合作教育成果二等奖,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并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4项。

二、招生专业与培养目标

上海商学院2026年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点设置以下两个招生领域:

1.工程管理(代码:125601),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商业大数据工程、人工智能及商业创新应用领域专业知识的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复合型商业工程管理人才。

2.物流工程与管理(代码:125604),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物流工程、智慧物流、商贸供应链管理领域专业知识,具备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模式创新、系统优化、运营管理及评价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物流与供应链工程管理人才。

三、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工程管理(代码:125601)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代码:125604)两个招生领域,每个招生领域各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工程管理招生领域:

(1)商业大数据工程:专注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商业流程,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研究内容包括智能供应链、商业大数据应用开发与运营、数据驱动的智能商业决策、企业数据资产安全与合规管理等。

(2)人工智能及商业创新应用:面向金融、航运、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兴商业产业领域,聚焦新兴产业技术部门、高科技企业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对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务优化与智能决策、供应链优化与管理、商业决策、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等领域的创新工程交叉应用。

物流工程与管理招生领域:

(1)智慧物流:针对物流环节中的关键问题,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复杂网络、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研究物流系统建模理论、智能技术、数据挖掘和仿真优化方法,为企业物流运作提供决策依据。

(2)商贸供应链管理:聚焦商贸流通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中的需求特点,关注物流、供应链与商贸流通间的依赖性与动态互动关系。通过整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综合运用系统工程、人工智能、运筹学、博弈论、统计学与概率论等多学科方法,解决资源受限场景下商贸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优化、供应链协调、库存管理及渠道管理等核心问题。

四、办学特色

本学位点围绕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具有系统化思维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并形成鲜明特色:

1.特色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的两个专业下设四个特色研究方向,依托本校商务信息学院、商务经济学院、智能商业与金融科技研究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科优势,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聚焦商业工程、商业创新应用、智慧物流和商贸供应链管理,培养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2.“教学-科研-平台融合创新

教学支撑、科研助推、平台共享的融合共享与辐射为引领,聚焦数字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生态链接的协同模式。依托团队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科研提供教学支撑;依托科研力量形成科研助推;并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重点产业学院及企业共建平台,实现教学、科研到产学研转化的平台共享

3.深度产教融合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教深度融合,主持制定多项国家及地方数字技术应用与物流行业标准。拥有两个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商务信息产业学院、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及30余家产教联盟实习单位,深耕与上海多家头部商业及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共建核心课程,提供带薪实习岗位、行业讲座。


2026年招生专业-社会工作硕士(MSW

专业学位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平台(上海商学院社会调查研究分中心)、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秘书处单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上海市社会工作研究会等理事单位;与上海市社会工作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佰特公益、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等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学位点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和学科资源,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20余名,博士学历占比100%,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约30%,有社会工作行业经验的教师约55%,有校外行业导师30余人。学科团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持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实践技术,熟悉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创新、策划、执行、评估、研究能力,能对在民生金融、青少年群体等领域开展服务,具有复合型、应用型能力的卓越社会工作师

侧重培养熟悉国情社情和社会政策,熟练掌握社会工作、金融学、心理学、青少年发展等相关的多学科能力,具备融学科应用能力,面向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健康金融等民生金融领域,以及青少年健康、青少年保护及发展等文化教育领域,胜任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媒体等单位岗位,从事公益慈善金融服务、青少年发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实务。

三、办学特色

本学位点围绕国家转型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培养高质量社会工作人才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呼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及科创中心建设,在金融社会工作人才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在公益慈善金融服务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位点秉承厚基础、重应用培养理念,以实践为本、能力为重为导向,采用“1+1”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培养方式,致力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优秀社会医师

本学位点融入金融强国战略,积极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社工相关机构提供专业支撑,助力基层治理服务,同时持续深化产、学、研、创、用一体化,以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强化创新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四、研究方向

1.金融社会工作。该方向将金融与民生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健康金融等民生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就业领域包括金融机构及其普惠金融服务部门或服务项目、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和咨询研究机构、开展精准救助的政府部门、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等。

2.青少年社会工作。该方向将青少年成长与本土文化自信的培育相结合,重点培养以青少年的主体价值、健康发展和整体需求等文化教育为服务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等。